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也会牵连到身体的其他器官。因此,在养生的过程中,对脾胃的养护绝对是重点。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一、正气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
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等。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
《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二、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生病?
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身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三、养生养什么?
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而养生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为什么这样说呢?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这也是中医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的原因。
《景岳全书》中说:“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
因此,养生必先养脾胃,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而且还可以防止衰老。
四、温补,莫过于针灸
中医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能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通过针灸,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五、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就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有补肾固原,延缓衰老之效。此穴还可以调理肝,肾,脾三条阴经,因此,又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温阳补虚的功效。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针灸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命门穴,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均可通过中脘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