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院官网!

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中医学会技术指导

经国家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注册成立

致力于传统中医学传播事业,继承发扬中医精髓

24小时咨询电话

029-83660939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方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7-17 11:21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四时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为多见。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当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外界变化时,则邪气侵入。
风邪为六淫之首、其性轻扬,多犯上焦,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发病。在不同季节,风邪往往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

辨证分型: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自,脉浮紧或浮缓。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自或微黄,脉浮数。

                  


风寒取穴:列缺,风门,风池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腕无力等。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


风热取穴:大椎,曲池,合谷

大椎穴: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三阳、督脉之会。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通过。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咽痛红肿,少商放血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发热,昏迷,咳嗽,咽喉肿痛,癫狂,鼻衄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鼻塞流涕:迎香、上星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及面动、静脉和眶下动脉。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口眼斜,面痒浮肿,及胆道蛔虫症等。

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

无痛针灸运用传统银针抽、拉、捏、转等手法,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神经根,通过神经传导,可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清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水肿,起到活血的作用。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咖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同时兼备不刺破皮肤,无任何痛感,治疗过程比较舒适。

陕西医电中医研究院每年都会开展近百场健康调研活动,强调原始性创新,在促成有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和开发的同时,铺设生命科学、人体经络学、中医针灸学、等相关学科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大力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传播预防大于治疗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疾病可以提前预防。

上一篇:针灸是如何来治病的

下一篇:针灸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