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院官网!

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中医学会技术指导

经国家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注册成立

致力于传统中医学传播事业,继承发扬中医精髓

24小时咨询电话

029-83660939

做足疗对身体有啥好处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7-21 16:15

       足疗按摩可是缓解疲劳的一大法宝,不光可以通过足疗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足疗进行养生。很多人不愿意足疗,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足疗究竟有多好,试一下,肯定会爱上它的。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都有泡脚的习惯,而泡脚也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足疗。专家表示,足疗虽然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保健方法,却是起源于中国古代。足疗是一种具有保健效果的自然疗法,也是一种在家中就可以进行的保健手段。           那么,冬季足疗的好处有什么呢? 
       足疗包括两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做足疗的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流动 , 输送营养 , 排出废物。促进血液循环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有一双脚,但您有没有想过脚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每走一步,一个 68 千克重的人其足部将承受 260 千克的压力。平均每一天,您的双足要承受 260 万千克的压力。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 4 万个人在你鞋上踩一下所产生的压力。脚在人体中距心脏最远,如果脚部末梢循环产生障碍,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新陈代谢不畅、全身组织器官功能下降。进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顺畅,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补充营养,使您的机体健康、正常地运转。 
  特别是冬季寒冷,人的体温较低,足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流通;同时血液增加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2、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冬季足疗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疏通经络气血。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骨皮肉等组织器官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使机体协调统一。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到达足部即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经常足疗可以疏通经络,解除病痛,调节和恢复人体脏腑功能,使失调、病变的脏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复和调整,进而达到康复。
4、足疗可以美容护脑,改善睡眠
  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可以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常按脚上的睡眠反射区,还可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不仅能加快入睡,还能使睡眠加深。
5、足疗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冬季很容易使人感觉困顿疲劳,尤其是上班族,工作压力很大,定期足疗,可以在放松身体的同时缓解精神压。
6、坚固牙齿
通过足疗,可以起到补肾壮腰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补充肾精。其中,祖国医学认为,牙齿是骨头的一部分,而牙齿的营养主要来自于肾精,依靠精血的滋润。体内肾精充足的时候,牙齿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进而坚固牙齿。
7、延年益寿
       通过足疗指压所产生的身体反应,可以知道身体状态是否健康,从而让病情得到快速的治疗。同时,通过足疗的按摩,有助刺激五脏六腑的反射区,让身体维持精神的状态,从而一直保持精力充沛的样子。
通过足疗按摩,还能够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从而缓解身体的疲劳,让全身放松。工作了一天很累,或者说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的女人,要适当做足疗按摩。
       为什么做足疗对人体有这么多的好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脚部是穴位密集的地方,脚的穴位达到33个,经常按摩刺激脚底穴位可以养生保健,想要按摩刺激脚底穴位,首先要知道脚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脚底十大保健穴位。
1、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2、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
3、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4、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6、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
7、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8、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9、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人体要穴大都定位于黄金点,其神经结构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是人体控制系统中生理或病理信息在体表的输出端及体表感应外界信息较易传导部位。据研究,在经络的传感过程中,肥大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与中药微量物质相碰撞,能提高皮肤表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中药)在人体要穴中,受体内渗透负压作用下,极为微量的物质可产生明显的生理讯号放大,从而加强药物的攻击力。其渗透速率与药物浓度、溶剂成分、芳香度以及皮肤干湿度、血液流速关。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紧张度,调理气血消炎止痛,扩张血管,改善供血状态,提供病变部位的气血供给,从而达到治疗和修复目的。如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方面的养生知识,欢迎访问陕西医电中医研究院,我们敬请您光临。

上一篇:李咏死因大曝光,并非仅仅是癌症,你知道吗?

下一篇:湿气不走,又胖又丑!你却从不在意!怪不得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