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院官网!

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中医学会技术指导

经国家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注册成立

致力于传统中医学传播事业,继承发扬中医精髓

24小时咨询电话

029-83660939

此穴无所不治,经常针灸可远离重大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5-28 14:24

 

    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治,如果疏通此穴,那么几乎所有的大病恶疾都远离人体!这个神奇的穴位就是——膏肓穴!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用“病入膏肓”来形容。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膏肓”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人们就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也评论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药王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意思就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因此,只要打开膏肓穴,百病都难藏!药王孙思邈也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历代医家也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可见,膏肓穴可治百病,尤其在治疗虚劳证上,应用十分广泛。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保健作用,却不知道,在《针灸问对》原文上是这样记载的:“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
 

膏肓二字被足三里的强大而隐去,其实膏肓也很重要。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重灸膏肓,能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气血,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比如:得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变得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疗。

上一篇:针灸后,水湿都跑哪去了?

下一篇:寒从足下生,这5大强身穴一定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