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院官网!

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中医学会技术指导

经国家相关部门正式批准注册成立

致力于传统中医学传播事业,继承发扬中医精髓

24小时咨询电话

029-83660939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主要因为这三种功用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5-29 16:27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针灸,属于我国传统中医学,主要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同时,还有双相调整作用,这点和药物治疗不同。“气”在中医学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气之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供用以及病理体现。比如:人体反抗疾病的功用叫“正气”,正气缺乏了就叫“气虚”。再比如:胃的消化吸收功用叫“胃气”,功用缺乏了就叫“胃气虚”。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详细的说法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意思就是:人体各个安排,都需血液供养,才能发挥功用,因此“血为气之母”;但血液运输到人体各处,又需要气的动力,所以“气为血之帅”。所以一个人,假如气血功用谐和的话,他的身体就健康;假如气血功用失调了,那么疾病就要找上门了。
 
  而这种调和气血的作用,就被称为“调整作用”。指的就是:纠正几天功用偏盛或偏衰,使之趋于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比如:人中穴,当大脑机能处于高度抑制,而昏倒了。这时,针刺人中能起到振奋效果,被称为“醒神开窍”。当大脑功用处于高度振奋,患者狂躁、失眠了。这时针刺人中,就能起到抑制的作用,被称为“安心定神”。
 
  再比如:胃痉挛,此时胃的严重度增加,针刺足三里能起到缓解作用;而胃下垂,此时胃的严重程度下降,针刺足三里,又能使胃的严重度增加。针灸的这种例子,真的是太多了。同一个穴位,在治疗2种不同的状况下,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这就是针灸的“双相调整作用”。而且,针灸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是没有副作用的。临床试验证明:针灸所构成的机体功用的改动,都是在生理规模内的,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主要因为这三种功用
 
  比如:高血压状况,针灸能使血压降下来,但降到一定水平后就不会在降了;低血压状况,针灸能让血压升高,但升到一定水平就不会在升了。临床试验还证明:针灸的这种调整效果,不是只能医治功用性的疾病的,对安排的代谢进程和某些器质性的改变,也是有效果的。比如:针灸能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这种调整作用既能在局部,也能影响全身各个生理功用。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
 
  比方,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不只是对肠胃运动的调整,同时对胃液的分泌、小肠的消化吸收、胆汁胰液的排泄、肠道菌群也是有影响的。当然,针灸也并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比如:针刺可以扫除胆道结石;可是对较大的结石,针刺排石就困难了。
 
  针灸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针灸之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能“疏通经络”。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转,四通八达没有疼痛。但如果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针灸止痛,也正是因为针灸能够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转通畅。而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治疗方式也不同。比如:风湿性疼痛,是因为风、寒、湿入侵人体所致,在医治时要用散风、祛寒、利湿的办法。
 
  再比如:炎症性疼痛,是因为体内蕴热、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的,医治这种痛苦,就要采用清热消肿的办法。因此,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治病因素。针灸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单单用于镇痛。还可用来治疗女性痛经、半身不遂、部分冻伤等疾病。
 
  针灸的第三种作用就是,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用,这种功用被中医成为“扶正祛邪”,扶正:抚养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祛邪:消除治病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因此在治疗上,可以从“搀扶正气”入手;也可以从“驱除病邪”入手。当然,也可以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比如:人得了流行性感冒。医生给用了抗生素,消除致病细菌,这就是“祛邪”。而不给抗生素,通过针灸增强机体反抗力,来消除细菌,这就是“扶正”。试验还证明,针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性物质的渗出,使血管通透性下降。针灸还可以控制、缩小炎性坏死的病灶,增强细胞的修复再生功能,加速肉芽生长。
 
  而且针灸足三里、合谷穴后,会让白细胞对葡萄球的吞噬指数上升1-2倍,在24小时后达到最高峰,72小时后恢复正常,所以针灸也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总归,针灸对机体的影响都是多多方面的,而针灸首要的作用就是“双向调整作用”“消炎镇痛作用”“增强机体反抗力”三种,这也是针灸能治病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扶养阳气,针灸这7个升阳穴就可以了!

下一篇:针灸,是要灸出什么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