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怎么会堵?
原因很简单!当人遇到很多变故和矛盾,各种压力聚在一起,气就不那么顺畅了,老是开心不起来,这就是肝堵了,称为“肝气郁结”。表现为:男人烟瘾、酒瘾越来越重,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容易暴躁;女性月经不调,失眠,便秘,长斑,爱发火,易发胖,还有脱发!这些情况的出现,多和肝气郁结有关。

肝“堵”的危害?
肝气郁结——最伤脾!简单来说: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没有胃口,吃不下饭的,这就是肝气“犯脾”的典型症状。“脾是后天之本”,相当于人体的“油箱”。我们知道,油箱故障会导致车子抛锚,而脾胃故障会让人抵抗力受损,容易患病。如果脾胃受损,得不到及时解决,那就很容易产生痰浊等垃圾,而且这些垃圾很难清除,最终会循着经络在体内到处流窜,最终的落脚点就成为了肿瘤的生长地:
痰浊流到甲状腺,就是甲状腺结节;流到子宫,就是子宫肌瘤;流到乳腺,就是乳腺增生;严重的,到胃里,变成胃肿瘤;到肝里,变成肝肿瘤。三国演义里,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这个“气”字用的是很形象的,这个气,在中医的解释里,就是“肝气”。盛怒之下,肝气狂乱,气血不受固摄而妄行,风华正茂的“周郎”最终吐血而亡——由此可见,养肝疏肝的重要性!
中医讲肝脏有哪些作用?
第一作用、调理气机:肝主疏泄,就是疏导、排泄的作用,该出的让它出,该进的让进,该上的上,该下的下,有点像交通警察的意思。如果这个地方没人管了,交通就阻塞了,中医叫:气滞。
什么叫气机?中医讲:人是由气、血、津液组成的,气在全身是运动着的,主要活动方式有四种:升、降、出、人。所以气在人体里边的升降、出入这种运动,就叫气机。气既能行血、又能摄血,气机紊乱,会导致血液妄行。
第二作用、调畅情志:中医认为:人的心情不好和肝有关系,比如肝功能下降了,人就抑郁了,叫肝郁。因此肝和调畅情绪有关。肝气不舒人会抑郁;反过来,心情抑郁也会加重肝气不舒。
第三作用、藏血:肝有藏血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这么认为,因为肝脏里边有血窦,肝细胞是一排一排地排列的,在一排一排中间,有空隙的地方就叫血窦。如果血够用的话,血就藏在肝里边,如果外边活动量比较大,需要的血多了,它就要排出来。

肝堵了怎么办?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主要是由气血构成的,而经络则是全身气血运行,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因此,中医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起到保卫身体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养肝针灸穴位: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更好地“滋水涵木”。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